芒果体育新闻

《中国金融》|吴东: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2024-02-0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金融关乎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强有力的金融服务将有效促进要素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实现效率最优

  习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首次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本质特征,强调“八个坚持”,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是加快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良性循环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桂林银行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银行”,强化对小微市场主体、现代产业体系、“三农”的支持力度、深度、广度,用金融指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截至2023年11月末,桂林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381.73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47.47%,年内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占全行各项贷款增量的59.11%;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4.79亿元。

《中国金融》|吴东: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图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金融与现代经济联系逐步紧密,有效融入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工业化、民生保障领域。进入新时代,从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到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大量融资,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要依托现代产业体系。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金融关乎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强有力的金融服务将有效促进要素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实现效率最优。金融机构要前瞻性支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金融定制”“金融优享”,促进未来产业发展。

  二是建设现代产业链、供应链的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现代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外部压力,突出表现就是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影响。金融与产业链、供应链相互依存、和合共生。地方金融对产业链支持越全面、越有效,链条上的企业就能获得更好、更高质量的成长,供应链才能更稳定、更安全,促进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共促。与之相反,将导致上下游融资断档,企业生产、出口均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金融机构要胸怀“国之大者”,统筹整体与局部、发展与安全,涵养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生态雨林”,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三是助推高水平开放的现实要求。高水平开放为实体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当前,我国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加强交往交融。2023年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进出口同比增长1.2%,外贸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不论是深化跨境贸易,还是建设互联互通网络,或是完善多边合作机制,金融都是“先手棋”“重头戏”。金融参与对外开放,积极融入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有助于国内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提升开放步伐和开放质量。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首要的是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全过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是把握创新发展要求,保驾护航科技自立自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两者若能同频共振,必将引领产业革命、创新浪潮、创业热潮。当前,一些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抵押难的特点,无法通过传统融资方式获取贷款;大量高端科技、基础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需要更长期的金融服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时而变、因势而动,提供适宜的产品和服务,把重点资源投入尖端制造业,抢占发展高地。

  二是把握协调发展要求,主动融入区域战略、下沉边远地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协调发展与普惠金融价值取向高度一致,通过建立遍布城乡、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差距,更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应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做好普惠金融文章,满足“三农”和少数民族群众金融需求,强化区域间政策差异性,在中部地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探索不同方案、路径,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积累经验、贡献力量。

  三是把握绿色发展要求,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既需要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也需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才能把生态价值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价值,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因此,必须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把握绿色发展要求,推动绿色金融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保障绿色经济发展,书写绿色金融新篇章。

  四是把握开放发展要求,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论是“一带一路”,还是打造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都发挥着“修渠引路”作用。例如,广西正加紧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金融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区建设更加紧密,在开放中实现兴边富民。因此,应主动服务对外开放,支持跨境企业开展投资活动,加快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五是把握共享发展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赶在撤军前把流通在群众手中的“红军票”兑换回来,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打赢“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再到新时代做好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支持工作,百年来,中国始终致力于让人民共享金融发展成果。因此,必须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着力让更多金融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集中资源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惠及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确保高质量服务落得更实。桂林银行优化资金配置、提高使用效能,盘活城市过剩资金引入农村、注入企业主体,构建“主动对接、重点帮扶、利率优惠”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能否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县域乡村,关系到新型城镇化质量,也关系到共同富裕的成效。桂林银行着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银行”,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触达千乡万村、服务千万农民,促进信贷资源和基础服务向县域、乡村拓展延伸。

  一是着力夯实农村金融服务基础底盘。在乡镇设立小微支行,作为县域支行和服务点的支撑纽带,按照“1+3”人员配备设立“三农”客户服务团队,实行轻资产运营;在行政村把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直接建在农民家中,实现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不间断营业。目前,桂林银行的服务网络覆盖广西86%的地级市、87%的县域、60%以上的乡镇和55%以上的行政村,辐射2000多万农村人口,占广西农村人口总数的70%以上。

  二是着力搭建专业化人才梯队反哺县域乡村。出台十多项人才激励政策,选聘2650多名金融学、经济学、农学等相关学科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县域工作;树立“乡村振兴一线创实绩”导向,在“两优一先”评选、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农村一线工作人员,推动部室员工到县支行、乡镇小微支行任职;总、分、支行领导坚持每月“下乡进村入户”,带动全行近5000名员工下沉农村,针对农民劳动习惯,提供夜间、预约、上门等人性化服务。

  三是着力打造“村里办”“三农”融资新模式。实施“双推荐”机制,村“两委”干部、协助开展信贷工作,从源头上提高信贷准入质量,较好解决了农村金融交易成本高、风险高等难题。例如,以奶水牛养殖为主要产业的钦州市甲叉村面临的当地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周期短于奶牛养殖周期的困境,不少农户因还款难而变卖小牛崽,制约了产业发展。桂林银行为该村相关农户进行了授信,贷款周期为三年。目前,已经支持该村奶水牛产业养殖户68户,占该村养殖户的60%,共发放贷款792.69万元。

  四是着力搭建产业兴农、诚信助农的价值链。金融服务侧重整县、整乡、整村推进提升。打造超500个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和142个“信用村”,综合纳税信用、社保缴纳、家庭情况、产业规模等信息,优选诚信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把生猪、活牛作为抵押物,确保名单内农业经营主体快速获取信贷支持,目前,信用村总授信金额15.09亿元,带动32个“广西好嘢”农业特色品牌建设。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桂林银行突出特色经营,构建以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产业手册为依托、以企业为重点的民营小微信贷业务模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构建“信贷围绕产业看”的业务模式。总行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区域产业调研,结合广西每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产业手册》,包括产业分布、发展现状、产业各环节的授信方案及要点、典型案例等内容,详细指导一线信贷人员掌握相关产业特别是生产企业发展情况、服务群体特征、授信准入要点和重点风险特征,有效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和操作便捷度。

  二是健全“资源围绕链条转”的工作机制。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人才链,根据广西资源禀赋,重点支持林业、铝业、糖业、碳酸钙等区域特色产业升级改造。例如,已完成对全部广西民营板材升级企业的首次授信,金融服务也覆盖广西所有区直林场,支持林业企业超6600户,极大地促进了广西林业万亿产业发展;支持广西新福兴、南玻等一批光伏玻璃生产项目,助力北海打造千亿级高端产业新高地;等等。

  三是推出“服务围绕体验变”的改革实招。创新商圈敏捷审批服务方案,通过地毯式上门走访调研、一次性告知授信要求、全流程结等“敏捷服务”对商圈商户进行最高50万元单户信用授信;推出“小店计划”,出台支付满减优惠、减免收款码手续费、商户专属权益兑换等措施。截至2023年11月末,配置满减优惠活动超5.77万场,累计为9万商户减免手续费超2862万元,促进商户实现交易额超269亿元。搭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服务点”和服务台账信息共享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营业执照、登记注册政策咨询等服务。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桂林银行牢记习关于“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重要指示,探索“生态广西、绿色乡村”绿色金融特色发展模式,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以系统化理念推动业务设计更加定型。探索出台了全国首个金融机构绿色旅游贷款企业标准,在广西城商行中率先制定首个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形成以创新为驱动、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任务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二是以全局化视角推动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搭建城乡融合、独特于同业的绿色金融体系综合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9月末,在全区设立49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创新打造绿色乡村振兴示范点72家,挂牌6家“碳中和”网点;全行绿色贷款余额350.29亿元,芒果体育app下载安装同比增幅42.95%,高于全国同比增速6.15个百分点,惠及市场主体642家。其中,支持县域乡村振兴领域的绿色贷款余额117.2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65家。

  三是以融合化思路推动价值转换更加有效。积极融入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旅游等行业。探索提出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生蚝蓝色碳汇、茶园碳汇等绿色金融服务模式,自主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绿色生态贷”,落地全行首笔ESG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发行4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支持绿色生态农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综合开发等绿色产业发展。

  实施产融对接、渠道升级、产品创新等“五大工程”,在广西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边境三市八县实现机构布局全覆盖,在玉林、钦州、北海成立服务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示范点(区);成功办理中小企业险保单融资、“港航融”等创新业务场景,推出合作办理外汇掉期业务、“东盟云购直通车”等惠企利民服务举措。近四年来累计办理跨境收支业务超210亿美元,向“一带一路”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领域建设项目授信总规模超1100亿元。其中,面向东盟和RCEP区域的跨境结算量占全行跨境收支总量年均超45%,支持相关涉外企业占全行外贸外资户数年均超55%。■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