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体育新闻

“一带一路”十年金融合作回望信息量极大投资理财芒果体育

2023-07-2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本文刊于核心期刊《中国金融》2023年第13期,原标题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十年回望》。

  中国没有重走金融霸权的老路,不谋求地缘政治优势,不干涉项目所在国家内政,更没有对外输出金融危机,也没有构建不平等的国际金融经济秩序,相反,中国带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的是便捷的金融服务、创新的投融资平台、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普惠的投资合作项目、共赢的产出效果与持续的风险管控能力。

  以“五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建设,10年来逐渐从倡议到实践、从一国提出到国际共知,实现了中外合作的诸多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参与度最广、福祉最多的国际公共产品。相比于大众舆论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领域,资金融通往往隐藏在前面四个“通”之后,通过产品创新、产融结合、投贷联动、绿色低碳、普惠发展等多层次、多元化金融平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其他四个“通”的推进发挥着支撑与保障作用。对此,笔者对10年来“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进行框架式梳理,并就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有效经验提出一些设想。

  2013年秋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金融合作就被提上重要日程。迄今为止,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多数都涵盖金融合作的内容。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首份“一带一路”政府白皮书《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资金融通”作为“五通”之一正式被提出。2016年,习在第一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推进金融创新,创新国际化的融资模式,深化金融领域合作,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此后在2018年、2021年中央召开的两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都强调金融合作的重要性。

  框架性地梳理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十年始终的金融合作进程,至少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金融机构的新设与互设。中国作为“一带一路”首倡国与重要参与国,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设与拓展了越来越多的融资平台。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服务“一带一路”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开发银行前五年就为6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1900多亿美元。截至2020年末芒果体育,共有11家中资银行在29个“一带一路”沿线家中资保险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设有7家营业性机构。“一带一路”沿线家银行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与代表处。2014年11月,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2015年12月,全球首个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目标的多边金融开发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成员国数量一度达到104个。中国发起成立人民币海外基金、中哈产能合作基金金融投资、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许多中国地方或企业也设立了“一带一路”产业投资基金。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投资涵盖基建、能源、交通、农业、高科技和金融等行业,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根据全球知名金融数据提供商路孚特“一带一路”数据库,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已规划或在建“一带一路”项目共计3164个,总金额达4万亿美元。算上近三年来的新增项目,笔者估计,“一带一路”十年的项目总金额至少达到5万亿美元。这背后离不开中国金融机构服务意识的增强以及新设与互设金融机构的参与。

  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自2001年起,中国开始与泰国、日本、韩国等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2013年以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更为积极。根据《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有效金额3.54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21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10.83万亿元,同比增长20.5%,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接近1.5万亿元,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越来越活跃。在“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助力下,目前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排名第三,超过英镑、日元,仅次于欧元、美元。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取得诸多新突破:在以色列,人民币自2022年开始被新增纳入其外汇储备;2022年7月,白俄罗斯将人民币纳入其货币篮子,权重为10%,与欧元齐平;2022年12月,毛里求斯成为继南非和赞比亚之后,第三个落户人民币清算中心的非洲国家;在巴西,2022年人民币超过欧元成为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在俄罗斯,人民币是2023年2月交易量最大货币,首次超过美元;俄联邦国家财富基金将人民币资产的潜在份额上限从原来的30%提升到60%。2023年3月28日,中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达成,标志着中国在油气贸易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探索迈出实质性一步。2023年4月26日,阿根廷宣布将使用人民币结算从中国进口商品贸易。很明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离不开“一带一路”的金融合作。

  三是货本市场开放加速。早在2017年5月16日,中国与阿根廷等26国财政部门共同核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呼吁以“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推动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融资体系,鼓励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出口信用机构继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推动商业银行、股权投资基金、保险、租赁和担保公司等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及其他金融服务。2022年中国证监会在回复当年全国政协《关于试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企业在我国A股上市的提案》时表示,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在A股上市,促进资本市场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2018年至2020年,有36家外资控股企业在A股上市,募资总额共计442亿元。截至2019年11月底,交易所债券市场新发行6只“一带一路”债券(含资产证券化产品),募集资金67亿元。近年来,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境外投资者可通过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多种渠道投资中国金融市场。2020年11月1日起,中国正式施行《QFII、RQFII办法》,旨在降低准入门槛,便利投资运作,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申请文件,缩短审批时限,实施行政许可简易程序,稳步有序扩大投资范围,新增允许QFII、RQFII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券、私募投资基金、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允许参与债券回购、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根据证监会官网公开资料,截至2023年4月底,超过850家境外机构被核准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中国与新加坡等国的多家境外交易所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动以互挂ETF的形式实现互联互通。针对“一带一路”各国建设特点,中国及各国保险机构还推出并购保证保险芒果体育、反向分手费保险、政治风险保险、员工绑架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针对性强的新型保险产品,支持“一带一路”海外投资与融资进程。2013年至2018年,中资保险资金以债权、股权投资计划形式支持“一带一路”注册规模就已高达约1万亿元。可见,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直接融资方式,正日益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融资渠道。

  “一带一路”十年金融合作,正在形成以“共同参与、提升效益、夯实服务、创新模式、防范风险”为特征的高质量金融支持体系,不断凝聚各国共识,动员更多金融机构加入,扩大金融供给规模,努力解决当前全球发展的融资难题和弥补原有国际金融体系的不足。“一带一路”十年金融合作折射了中国对外金融拓展的初步探索,也反映了中国金融积极、正向的国际影响力。然而,中国这条创新型的金融强国之路,未来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并予以发扬。

  金融自信。长期以来,中国在现代金融业的国际合作上一直是发达国家的跟随者或“搭顺风车者”。“一带一路”十年的金融合作说明,无论从货币互换,还是投融资模式,或是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中国都在尝试着国际合作的角色转换与升级,不再对西方经验亦步亦趋,而是敢于担当,将本国富有成效的经验与他国分享,成为提供国际社会公共产品的领衔者。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重走金融霸权的老路,不谋求地缘政治优势,不干涉项目所在国家内政,更没有对外输出金融危机,也没有构建不平等的国际金融经济秩序,相反,中国带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的是便捷的金融服务、创新的投融资平台、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普惠的投资合作项目、共赢的产出效果与持续的风险管控能力。实践证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不断吸收着西方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时刻警惕着西方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失败教训,持续结合市场配置资源高效性与政府整合资源有力性的双重特征,创新跨国金融合作模式,既造福于当地国家,也提升本国利益。未来,中国理应更有信心地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完善国家之间、机构之间、企业之间的对话与协调机制,强化与各国发展规划对接,挖掘第二个十年的投融资合作空间,优化国际金融商务秩序。

  金融开放。长期以来,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困境,中国在金融开放上的风险意识一直很高。“一带一路”十年的金融合作说明,双向开放、资本项目开放、制度型开放对中国金融业发展而言,肯定是利大于弊。通过金融开放,中国金融行业积极作为,依托政府主导或市场牵引的投融资机制,增设海外分支机构,参与第三方市场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合作,发挥促进要素资源的全球配置、便利跨境投资活动,既强化了与沿线国家的经济金融经济政策协调,支持了沿线国家的基建融资与产业创新,消除货币政策恶性竞争,构建了合作共赢的长期协调机制,也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金融人才,创新中国版的国际金融产品,加强与沿线金融离岸市场的合作,促进国内国外资金、资产、技术、信息等要素合理流动与双向循环,实现金融支持实体“走出去”,在上海等地打造面向全球的“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推进金融开放新高地建设。未来,中国理应更好地把握节奏,持续推进资本项目开放进程,既大胆又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夯实“一带一路”的价值链、产业链协作关系,为推进新一轮全球化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金融保障。长期以来,如何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血脉作为、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是中国决策者思考和努力推动的重要议题。“一带一路”十年的金融合作说明,中国有能力协调各国金融政策,通过平等协商达成更深层次的共识,构建相互促进、务实合作的区域金融监管伙伴关系,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及化解机制。“一带一路”的金融保障,不仅要拓宽融资渠道,调动更多国际资本、私人资本的积极性,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支持体系,更要强化风险防控,构建“一带一路”投融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未来,中国理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在人才、资金、管理、风控、数据等方面的金融保障合作,探索建立国际联合信用担保模式,强化融资与经营风险的防控力度,保证“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运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投资理财、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为何特别提出“正确看待民营经济人士通过合法合规经营获得的财富”?专家:让“有恒产者有恒心”芒果体育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