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资讯
芒果体育平台地产融资终于回暖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房企面临着融资难题与债券违约风险的双重挑战。2025年2月17日,,这一政策旨在平衡行业发展与风险管控,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秩序。
当下,部分优质房企率先展现出融资回暖的态势,如绿城新发美元债受到资本市场热捧;然而,仍有不少边际企业在债务困境中挣扎。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政策内涵及落地路径,对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从目前的形势看,地产融资开始回暖了吗?哪些直观表现?从数据层面看,房企融资规模和渠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未来房企在债券融资方面,证监会可能出台哪些政策助力其修复?
的确,进入 2025 年以来,地产融资呈现修复趋势。最近绿城时隔3年重启美元债发行,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
参与认购的投资人类型丰富,包括境外高质量长线基金,对冲基金,银行和私人银行等。最新订单账簿覆盖率接近 3 倍。而发行的价格8.45%,也十分合理,充分考虑了资金跨境成本和投资人预期。具体详见下图。
除此之外,去年 9 月底的地产新政效果开始逐渐发力,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房价开始环比回升,房企拿地积极度也明显提高,百强房企拿地金额达到121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是2024年以来的“由负转正”。杭州、上海、北京也出现了多宗高溢价率地块。具体详见下图。掌控投资目标,掌握建设进度,点击了解
本周证监会定调,要统筹房企融资支持和债券违约风险防控,也是证券体系在银行体系之后,顺应潮流对地产融资加码支持。而此前银行体系推动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也就是项目白名单,已经积极发力,助推开发类贷款增速触底回升。具体详见下图。
而证券会此时进一步提出统筹房企融资支持和债券违约风险防控,一方面是部分重点房企一度风险走高,引发市场担忧,另一方面是地产销售拿地出现回暖趋势,需要融资进一步配合。
所以我们预测,接下来房企发债,特别是央国企地产公司发债的规模提升,行业净融资有望出现进一步修复。而去年四季度以来,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房企债券净融资回正。具体详见下图。
此外,我们对地产融资的理解,不应该停留在固定收益上。2024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地产新政的落实,跟地产相关的保障房和商业物业REITs,也不断发行,为整个REITs市场提供了更多底层资产的选择,也给房地产公司盘活存量资产提供了新的渠道。头部国企在用的云资管平台,点击了解
而今年以来,大量资金涌入REITs市场,推动REITs增加流动性,也带来了REITs的一波牛市。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超9%,创两年以来新高,消费地产类REITs大涨,嘉实物美消费REIT年内涨超30%,易方达华威市场REIT首日涨停。
REITs 市场的活跃,给大量房企盘活资产提供了空间。而 REITs 覆盖的保障房业务,也给很多房企潜在资产转型并寻找新现金流方向,提供了出路。具体详见下图。
对于有风险压力房企,如何精准识别并确定救助优先级?股东除了常规的担保和借款,还能通过什么创新形式助力企业?在盘活资产方面,房企可采取哪些有效策略将闲置资产转化为现金流?当前市场环境下,资产盘活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又该如何克服?
首先要明确救助对象,那一定是正在承受债券违约风险,在风险边缘的企业,而非已经实质出险的房企。
从这个角度出发,救助风险边缘房企,有助于市场信心的企稳,防止出现风险联动和扩散。而已经实质出险的房企,销售、拿地已经进入不正常状态,其债券救助的意义也有限,更多应当转向其项目贷款、保交付的救助。历史上地产公司在债券展期后,能下一次恢复兑付,案例可能也只有万达等极个别主体。
我们从数据上观察,可以明显发现,债券展期违约数量较多的民营房企,其债券整体估值居高不下,即使行业出新政策,其估值收益率仍然大幅走高。而至今尚未有展期、违约的国企地产公司(右轴),芒果体育登录能跟随行业景气度回升,而降低债券估值收益率,其整体估值平均数也下降到 3% 左右。具体详见下图。
另外,风险边缘的房企,只要得到正式救助,渡过难关,在整体利率下降、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经济周期,其资金压力就会有所改善。我们以 2024 中报和 2023 中报房企融资成本对比,哪怕是 2023 年底市场担忧的部分混合所有制房企,在救助之下仍然实现了融资成本的下降。具体详见下图。
此外,证监会提到统筹房企融资和债券违约风险防控,目前的核心重点,也一定是发挥国资股东的作用。这一点在混合所有制房企中尤其重要。过往LD、OCEAN等混合所有制房企出险,国资股东最终救助失效,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我们可以从销售数据发现,复盘2024年市场表现,仍然是央企好于地产国企,而国企好于公众企业,公众企业好于民企。即使部分民企 2023 年销售表现较好,但是 2024 年也充满压力。这个时候国资股东对稳定经营,促进销售止跌回稳,就有重大帮助。具体详见下图。
当然,虽然2025年以来市场预期有所修复,AI带领下的技术进步让投资者充满希望,但是整体经济动能尚未完全回暖,在这种背景之下国资本身经营也有压力。这种背景之下,国资股东救助就需要配合存量资产的处置。
盘活存量资产一直是地产化债、救助的重点,但是去年517强化的保障房收储现房的计划,推进效果有限,落地规模无法缓释当前地产压力。戳这里,让国有资产评估有重点,盘活有抓手
目前来看,四季度推动的,恢复地方政府土地收储专项债,就成为了新的地产存量资产处置抓手。年初至今,广东省政府在十几个地级市推动土地收储,总规模接近360亿元,而部分房地产公司也在其中明显受益。具体详见下图。
而令人欣喜的是,土地收储并非市场预期那样,深度打折,对于过往景气周期拿的地块,收储折扣也保持了7折以上,而对于近期地价下行周期所拿地块,收储的定价在9折以上,这样也充分保护了被收储房企的利益,真正有助于房企缓释风险,盘活资产以应对偿债压力。
后续房企融资改善的关键点是什么?融资修复与房地产基本面景气构成良性循环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为实现这一良性循环,证监会及相关政策应如何协同发力?
首先,融资改善本身是诸多地产政策组合拳生效的结果和目标,而非本身的手段。整体上看,融资改善,作为行业止跌回稳的重要一环,应当和库存去化、销售回暖共同形成良性循环。
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观察过往专项债使用和地产销售改善、地产筹资来源修复的情况,
我们发现,当专项债投放增加,潜在地产资产盘活机会增多。而2024年以来的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也让地产信贷改善走在销售改善之前,形成了“提前量”和“超额信贷”,最终在9月底地产新政落地后,地产销售进入自然修复周期。具体详见下图。
跟踪房地产销售,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前瞻性,那么就一定要理解在需求、供给形成改善趋势之前,最先变化的市场预期。
比如2024年9月底的政治局会议,连带着整体地产调控放松,首先改变买房者预期和投资者对中国地产股票、债券市场的预期,而对于需求端和供给端数据的效果,则会再后续几个季度持续释放。
所以未来融资改善和债券风险防控,重要的就是各个主体对地产行业的预期有所改善。我们使用央行的季度调查数据,发现居民的购房意愿趋势,和房企的贷款需求指数、银行的审批指数(数字越高审批投放意愿越强),会出现预期共振。当行业预期发生改善,买房者提升购房意愿,其最终效果也会传导至房企投融资,传导至银行的信贷投放。具体详见下图。
房地产行业的纾困逻辑需跳出“救项目”或“救主体”的单一思维,而应以资产流动性提升为核心破题关键。当前市场症结在于存量资产沉淀与债务堰塞湖的恶性循环,仅靠输血式救助难以根治风险。
据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2亿平米,如果推动发行专项债对闲置房产和闲置土地收储,“资产盘活—资金回笼—债务缓释”的纾困路径就具备可行性。化解债券兑付风险的关键在于打通资产价值传导链条。
截至2024年末,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覆盖5700余个“白名单”项目,累计审批融资金额1.43万亿元,其本质是通过资产确权增信重构金融信用。后续房企资产被收储、被处置,将“死资产”转化为经营性现金流,这为房企债券兑付提供了底层支撑。
资产证券化工具的创新应用为风险缓释开辟新通道。2024年REITs试点扩围至商业地产领域,首批消费基础设施REITs发行规模超180亿元,资产流动性溢价使房企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5-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经营性物业贷款政策延期推动房企盘活存量资产超600亿元,龙湖、新城等民企在压力之前扛住债券兑付,验证了“救资产→救偿债”模式的实效性。
重点不在于救项目,也不在于救主体,而是在于救资产,通过资产盘活,堵住房企债券风险漏洞。后续地产销售改善,与融资修复形成良性循环,国资主导地产市场但同时支援混合所有制与民企。在未来,通过资产流动疏通金融梗阻点的策略,会重塑行业造血功能与市场预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普京:俄将投入8.4万亿卢布建造海军舰船!泽连斯基:已与特朗普讨论购买防空武器!俄称击落一架F-16战斗机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小学:打破边界 协同共生轮驱动”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vivo 全焦段专业视频创作,号称“视频安卓领先,比肩 iPhone”
安卓视频拍摄第一次比肩iPhone!vivo X200 Ultra首发全焦段专业视频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