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资讯
史上最全融资攻略:融资路演签约FA熟人推荐媒体报道股权众筹
“找人、找钱、找资源”是创业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融资这项工作恰恰是令很多创始人最头疼的事情,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因无知而被骗。今天我就把近几年做资本服务的投融资经验倾囊相授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创业者少走弯路。
在这里,我要先普及风投机构的运行逻辑和投资逻辑,因为了解了金主才能更好的完成融资。首先,风投机构的主要工作分为募、投、管、退四大板块,负责项目收集和投资的一般包括创始合伙人、合伙人、投资总监和投资经理,收集到的项目会经过一级一级地向上申报评选,芒果体育入口最后经投委会表决。在这个过程中,创始人合伙人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他看好的项目可以直接进入投委会,甚至可以直接拍板决定是否投资。其中,投资经理的权限是最低的,更多是通过筛选海量项目找优质标的。
其次,投资不同阶段项目的投资逻辑是不同的。种子和天使轮更侧重于创始团队自身的背景,知名高校、BAT系、上市公司等背景出身最受欢迎,然后才考虑赛道。A轮之后开始重视公司的商业模式、运营数据(财务数据、用户数据、市场数据)、竞争壁垒。因此,在项目发展的不同阶段要选择合适的融资策略,向投资人展示的重点也不一样。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份融资攻略,几乎涵盖了现阶段常用的融资策略。
目前大多数的融资路演是走过场,芒果体育入口主办方搭台、创业者唱戏、投资人友情参与、媒体打辅助,PR价值大于投融资价值。融资路演在前几年最为普遍,商业计划书显得尤其重要,考量活动价值的大小,可以看投资人嘉宾的重量级,头部基金的合伙人以上级别才有效。早期的创业者融资没有渠道就到全国各地参加路演活动,一场路演下来只是收获了嘉宾几句象征性点评,毫无实际意义。说实话,这是一种最笨的融资策略,极其消耗创始人的时间精力,在这种场合下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还不如派公司合伙人专门负责,当然了,也可以借助路演活动发挥附加的PR传播价值,当地政府主办的路演活动可以多多参加,说不定可以享受很多的优惠政策和福利。
FA又称为“财务顾问”,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专门做投融资对接的公司。目前市场上的头部FA机构是华兴和以太,他们一边对接创业项目,芒果体育入口一边链接资方,只要两边达成投资合作就能获得投资额3%—6%的佣金,具体根据投资额和投资轮次来定。但是现在的FA机构大多是汗牛充栋、良莠不齐,还会出现不少的骗子公司,他们骗取项目的商业计划书牟取不法利益(泄露公司信息、复制经营模式),或者不做任何工作的基础下前置收费。大部分FA融资成功概率是比较小的,一是不专业,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本身,资本寒冬的冲击会尤其明显。
如何让资本方快速知晓项目,创投媒体报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众所周知,创投媒体通过内容链接创业者和投资人这两类主要受众群体,借助专业记者的文字商业表达可以很好的包装项目,并利用媒体渠道一对多传播出去。常规来说,媒体报道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用一篇文章把项目宣传出去,提升了触达投资人概率,教育了投资人,降低了信任成本。二是媒体保持中立的立场,投资人通过媒体找到的项目重视度很强,双方的姿态不是甲乙方。除此之外,即便没有找到投资人,能够找到合作伙伴、提高品牌曝光量也是不错的。划重点:在创业早期,创业者可着重打造个人品牌。
中国是人情社会,创投圈也是如此。头部基金的创始合伙人获取项目的渠道主要还是熟人推荐,他们也会形成一个内部圈子,大家相互接盘项目的下一轮,方便进一步股权退出。这里的熟人大多指有背景有人脉的,比如校友、同事、关系好的朋友、企业高管、投资人朋友等等。创业者想要走熟人推荐这条路,可以发掘身边的人脉资源,也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当地政府的渠道,毕竟组织的力量大于个人。另外,适当加入一些“圈子”至关重要,创业黑马之所以能吸引1000多位创业者加入学习,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投资人人脉和其他创业者人脉。创业者也可以多加入其他高质量社群,通过人脉裂变找到投资人,熟人推荐的项目一般都会得到重视,如果熟人能当中间人组局吃顿饭,那效果会更好。
融资是一件概率性事件,以上几种方案都是为了提高融资可能性,对创业者而言十分被动。如果实在找不到风险投资人,可以发动身边的朋友做股权众筹。首先成立一个有限合伙公司,所有的散户投资人入股到合伙公司,然后合伙公司占股项目公司,这样一来方便经营管理。如果实在拿不到机构的风险投资,可以考虑股权众筹,这也是一条出路。当然了,股权众筹也是有局限性的,股权结构复杂、合伙人众多会导致决策困难,将会直接影响到下一轮融资,很多机构资本是很介意这种方式的。尽管如此,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前投融资市场的现状,资本寒冬、融资艰难,能获得机构资本青睐的项目毕竟是少数,股权众筹是可以在关键时候自救的,实用性很强。
这两年的投融资市场赶上了资本寒冬,大批量的小基金倒闭,机构资本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适逢今年疫情冲击,机构募资和项目融资双双遇冷,机构资本更想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现阶段,不要想着凭借融资走出寒冬,创业者的思路应该从外转向内,多想想怎么探索现金流稳定的业务自救,这才是最重要的事。